English

西学东传

2000-12-2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即将走进21世纪,回首100年前即将步入20世纪时中华民族深陷泥沼的情景,记者难免要生感慨,当翻开科学出版社于近日出版的《西学东传人物丛书》时,难免在感慨上又生出一种感慨,那些人和事既令人欣慰又令人惋惜,这是一套缅怀先人,启示后人的书。

明末清初及清末,曾出现两次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的浪潮,对中国科学的进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历史上称“西学东渐”,而在这两次西学东传中,西方的传教士、学者和中国的知识分子成为中流砥柱。《西学东传人物丛书》就是以明末至清末中外科技交流中的重要人物为线索,展示了四百年来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的历史画卷。

“介绍为西学东传曾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外学者及其事迹,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科学出版社副编审、丛书的责任编辑孔国平博士深有感触地说,“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很少与外界进行交流,是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所以,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应成为时代潮流”。

孔博士说,出版这本书决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经过了许多的科技工作者长期的策划和考虑后决定的,特别是对于丛书的线索更是斟酌再三,经多次商议后才决定以近代中外科技交流的人物为线索。这也正是本书的一大特点——让读者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也学到了有关的科技知识;在普及了科学知识的同时,也领悟到了其中的真理。

然而,随便提一个名字——伟烈亚力,又有几个人对他有些印象呢?即使是一个读过《几何原本》的读者,也未必会知道他曾是该书的译者之一。从这套书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在那段历史中,还有很多学者致力于将西方科学知识传播到中国,正如在很久以前东方的科学技术也曾传播到西方一样,这种传播为我们今天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石。

徐光启——明未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等方面有重要贡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数学名著《几何原本》(因为各种原因当时只译了前6卷),这部近乎完美的科学名著的特点是:一次翻译,即成定本;文字通俗,无大错误;名词术语,为今之基,其中一字不变而且意义与现在相同的数学名词有20个之多;徐寿——清末著名的化学家、兵工学家、教育家,他在当时没有详细的图纸、资料的情况下,通过参观外国人的轮船,实地观察轮机的结构和运作,与他的“黄金搭档”华蘅芳合作,终于在19世纪60年代制造了中国人自造的蒸汽机、轮船;华蘅芳——清末著名数学家、翻译家、教育家,一次为了探索光的奥秘,他与徐寿亲手磨制了一个“三棱镜”,当他们欣赏着三棱镜折射出的七彩光谱时,更加坚定了他们追求真理、钻研科学的决心……

“中国科学的发展与那个时期的学者们的精诚合作是分不开的”,孔博士说。于是在这套书中我们又看到了许多外国人的名字。西学东传第一师利玛窦,意大利人,他让“中国了解了世界,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一度成为中国皇帝御座前的“通玄教师”,为清王朝掌管钦天监,运用西方天文知识制定了精确的历法。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在华30年,传播了西方天文学、数学、地理学、机械学和制造火炮方面的知识。此外,前面提到的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和英国学者傅兰雅为中国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科技著作,所有这些为西学东传做过贡献的人在今天都不应被忘记。

因这套书而让我们回忆起的一个典故似乎也不该被忘记。18世纪末,西方最先进、最发达的英国派特使马戛尔尼为乾隆祝寿,带来了英国最新的工业品、机械模型和科学仪器等。乾隆皇帝还以为英国同中国周边的朝贡国一样,是向中国讨赏赐的,自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他根本不知道,马戛尔尼在观察中国社会之后,已发现中国的科学和技术远远落后于英国,清朝的军队也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这都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和一系列战争埋下了祸根。“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学习先驱们的思想和品质是我们把中外科技交流中的人物作为选题的初衷”,孔国平博士希望,更多的人能透过本书了解到中外科技交流的深远意义。在跨越一个时代的时候,在全球日益开放的社会里,读完这套书后会对当年的先驱们怀有更深的敬意。

(《西学东传人物丛书》王渝生主编,科学出版社2000年5-9月出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